读书笔记-思

Nov 23, 2016


1. 万历十五年

[美]黄仁宇著

万历十五年

在看《万历十五年》之前,我先读完了整套《明朝那些事》,算是对整个明史有了一个全局的了解。《明朝那些事》算是在用网络小说的手法写历史,带入了较多作者个人的感情,每次人物总结会有一定的美化倾向,不够客观。但《明朝》这本书虽然不客观,却也不离谱,论述皆依据史实,同时文笔诙谐幽默,尤其对人物的描写着重笔墨,读起来通俗易懂,充满乐趣。因此,《明朝那些事》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的大众了解明史的较好途径,其中对于明朝政治,经济,军事等细节皆有描述,譬如“火耗”,“东林党”,"心学"等名词在其中有详尽的解释,能够大大降低阅读《万历十五年》的难度。

万历十五年即为1587年,作者认为这一年为明朝历史的转折点,这个帝国从此走向灭亡。而我对本书的理解是,其作为转折点的原因有二:

  • 万历皇帝的怠政
  • 国家的积弊:长期的以道德代替法律治理国家,以及文官治国发展到了一个顶峰,国家的体制已经凝固,难以改革。

虽然历史读起来会让人觉得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发生,但黄仁宇先生却以1587年为剖面,分析了人在其中的推动作用,这是尤为难得的贡献。而他在书中的分析也让人明白,即使人在历史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,但该发生的事情却早晚必会发生。明朝的实际主人是文人阶层,底层人民受他们的统治。底层的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通过科举进入文人阶层,而文人阶层也只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,他们以道德约束这个有千万个农村构成的国家,却根本无心推动社会的发展。如此的社会循环所维持的时间能到达300年,之后则朝代更替再来一次。看历史总会有中悲凉的感觉,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循环往复发生,有种宿命论的感觉。然而社会制度的变迁,其触发的源头却往往从技术的革新开始,而技术革新的本源来自于人们探索的精神。我想无论是制度,技术,主义,它们实际也只是人们探索的产物,而这种探索的精神为什么又只有人类才有,于其它地球生物上却并未看到。这样的精神是人先天就存在的,还是因为一些偶然和巧合正好赋予在人的身上了,这让我颇为费解。

2. This is Water

By David Foster Wallace

this is water

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,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,困难得不可想象

视频链接: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

2016年2月24日:写给将要参加工作的自己,莫要被生活所淹没,选择思考的方式,保持自觉与警醒。

3. 看见

柴静

kanjian

柴静的这本书,给我最大的震动便如书中所说的“真实自有万钧之力”,“人生是一个摆脱矇昧的过程”,要接近“真实”需要去感受的勇气和能力。能够感受才能够理解,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思考,以接近“真实”,获取宽容的能力。但这需要一个过程,需要在生活中摔打和淬炼,要理解自己的弱点,也能理解别人的弱点,但要克服弱点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,毕竟“如果人的弱点那么容易被克服,还要这么长的人生干什么”。而如果不正视自己的弱点,去感受和接受,时间只会带来经验的积累,却不会带来成长。

感谢柴静这本书,让我知道了她“看见”的历程。虽然对于柴静人们各有褒贬,但既然能看见她的缺点和局限,也应能看到她的努力和思考,我相信今后的某个时刻,我会因为自己的生活,而回过头来再看这本书,寻求启发。毕竟柴静也是通过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悟出一些道理,我也不可能只是靠多读几本书就能“看见”一切,还是要在真实的生活中磨砺。

4. 最好的告别

By Atul Gavande

Being Mortal

这是一本见证了太多生死的医生写出来的书,如果人能够仅仅因为衰老,而在爱的人的身边平静离去,那将是每个人都期望的告别。但这本书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,人的衰老是必然的,也许技术可以延长这个过程,但往往伴随着痛苦的代价。’being mortal’,我们都是凡人,会经历亲人的衰老,也会迎来自己的衰老,在这个过程之中,我们需要接受现实,去尽可能的选择亲人或自己更想要的结果,做最好的告别。

很多豆瓣读者会说书中作者并没有说清楚什么时候应该放手,什么时候应该告别。但其实作者已经说的很清楚,告别的时机并不因该由医生决定,医生是作为一个解释者的角色,而决定主要来自于患者自身的意愿,而家人应该在此基础上,帮助患者找到最好的告别方式。

5. 追风筝的人

By Khaled Hosseini

Kite Runner

相信很多人会被那句“为你,千千万万遍”所打动,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一句话,而最后哈桑的遭遇也令人叹息。 但整篇小说我认为最为成功的人物塑造是“父亲”,这个角色具有很多面:“冷漠的父亲”,“成功的商人”,“象征着勇气的英雄”,“思想自由的阿富汗人”,“和仆人的妻子有染的可憎的人”,“朋友”。我们或多或少能够在他是身上找到自己父亲的影子,对于男孩子来说,与父亲的关系往往很难如母亲那般亲近,年幼的时候会对父亲的威严感到畏惧,而长大了之后很多时候是用“朋友”的方式和父亲相处,之间总是隐隐有那么一堵墙,而能透过这堵墙的,是那斩不断的血脉联系。

这篇小说中的“父亲”让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延续,也许对于“父亲”来说,不论孩子是否令自己满意,那总是他们身上的一种责任,一份宿命,一份存在的意义,他们会愿意为此做任何的事情,这样他们才能像书中的“父亲”一样平静的离开。实际上这是身处各个阶层的父亲都在做的事,作为“孩子”却不应该把这当作理所当然,理解这份平凡的伟大,it’s what makes us better than us!

6. 悟空传

今何在
Wu Kong

曾经踏碎凌霄,放肆桀骜的猴王,变成了一个痛苦迷茫,自我束缚的可怜猴。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自由,总会有人搭建一套规则来让他运行,下位者反抗上位者,也许一开始真的带着让所有人自由的豪情,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会经历,会得到会失去,会害怕和恐惧,这些经历和情绪会改变自己,那份豪情总会被消磨殆尽。

这本书之所以能感动大家,便是因为你总能把自己映照在悟空身上,活的越久,越不自由。

这本书的文字有点晦涩,有故弄玄虚的感觉,偶尔能出现几句振聋发聩的句子,但总体让人读起来很不舒服。

其它阅读过的书单

  • 鞋狗(耐克创始人自传)
  •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(金融知识启蒙)
  • 趋势红利(就当看了点小故事吧,感觉写的不痛不痒的)

上一篇博客:React学习笔记
下一篇博客:读书笔记-学